伦敦总能给你一个自由逛街的机会,从周末集市到古董衣铺,从百货公司到博物馆商店,质感与设计并重的英伦时装让人发自内心升起对伦敦时尚的敬意。
新安热线摘 无论你是初来乍到,还是故地重游,伦敦总能给你一个自由逛街的机会,从周末集市到古董衣铺,从百货公司到博物馆商店,质感与设计并重的英伦时装让人发自内心升起对伦敦时尚的敬意。
萨维尔街(Savile Row),走进这条以高级定制男装闻名的裁缝街
尽管皮卡迪利大街和摄政街永远人潮不息,但要深入聆听这座城市的时尚脉搏,大概还得跟着我拐个小弯,走进萨维尔街(Savile Row),走进这条以高级定制男装闻名的裁缝街,走进街两旁满挂精致成衣的百年老店,上一堂英伦时尚修行课。
来到萨维尔街时仿佛穿越了时光
冬季的伦敦,日光珍贵,阴晴不定,稍微发一发呆就是黄昏。穿过人潮,把皮卡迪利大街上的滚滚车流抛在身后,来到萨维尔街时仿佛穿越了时光,几步之遥的都市喧嚣和这里一点关系都没有。
眼前铺开的是一条并不宽的街,若不是深知这里“低调奢华”,我都忍不住要替这萧条景象扼腕叹息。通过这些造型讲究的老房子,我努力捕捉着传说中“千针街”的姿影。在不过百米的视野中,街两侧很多店家都有落地大窗,乍看下仿佛是两排齐齐码开的造型精美的玻璃盒子。
萨维尔街既是一条路,也是一种行业的代称,英语里的定制一词“Bespoke”据传就是在萨维尔街诞生,这里是世界公认的男装定制的“圣地”,包括拿破仑三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温莎公爵和丘吉尔都曾是这里的常客。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几乎量过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每一个王室成员、贵族的身材尺码,19世纪中期他们还发明了圆顶硬礼帽和无尾半正式礼服,基本定格了现代男性的形象。直到今天,英国的军官还会去萨维尔街定做制服。
萨维尔街建于1731年,作为伯灵顿房地产开发的一部分,并以伯爵夫人多萝西·萨维尔命名。最初,萨维尔街是军官们的高级公寓。它以伯灵顿花园为起点,原来只在东面一侧有房屋,后被延长扩建,19世纪时西侧的房屋才落成。也正是在这时,伦敦的绅士们开始在着装上大花心思,他们追求整齐笔挺的衣服,合身精致的裁剪。人们开始光顾积聚在伯灵顿周边的裁缝店,打着不同名号的裁缝店在萨维尔街一间间地开门立户。近两百年过去,萨维尔街上的裁缝店开开关关,如今留下来的老店都是经典中黄金招牌。
一切都那么沉稳,带着过去时代的特殊气味:威严、庄重、崇高,还有一丝傲慢。
萨维尔街上没有别的内容。无论哪一家沿街店铺里,都有一丝不苟正在剪裁或缝制的师傅和学徒。他们继续着几乎和百年前相同的生活,如修行者般清淡、律己,他们手中的皮尺和剪刀仿佛铸造多年的武器,伴随着他们一起在这时尚圣地里潜心修炼。一同前去的朋友介绍说,在时尚界看来,萨维尔街的裁缝所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需要非常虔诚的精神,而不是某种心血来潮。
一辆外观醒目的黑色老爷车从我们身边缓缓驶过。无雪的英国冬日,空气又寒又湿,下午三四点就落了暮色。我们的视线最后落定在一家店上。店门上是细密精致的淡金色店名: Davies &Son。推开窄小的木门进去,时光仿佛倒流两百年。这儿似乎是绅士俱乐部的一个角落,翼状靠背的牛皮椅,高高的木隔板上竖着账本,橱柜里整齐地陈列着纽扣、领带和色调明快的衬衣;店里的伙计仿佛来自狄更斯年代,有着不动声色的殷勤,他会问你很多问题:套装打算在什么场合穿,会议、宴会、婚礼还是议院;面料选羊毛、花呢、丝绸还是羊绒;面料的花纹是细条纹、格子还是素色;然后请你到后面的房间测量尺寸。一切都那么沉稳,带着过去时代的特殊气味:威严、庄重、崇高,还有一丝傲慢。
聊天中,店员托马斯介绍说,想在萨维尔街站住脚,首先要做3至5年学徒,成为高级裁缝需整整10年,比拿到医生资格的时间还要长。由熟练工匠手工做出来的西装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衣式西装之间的区别,就像阿斯顿·马丁与客货两用车的区别,前者的仪表盘、座椅都会根据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做专门的设计。创立于1803年的Davies &Son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托马斯说:“我们店里做外套的工人只做外套,不做裤子也不做马甲。他受到的是做外套的训练。裤子工匠也是如此。做三件套要用到的人员有导购、裁衣工、外套工、裤子工、马甲工,最后是熨衣工,他只是被训练成熨衣工。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