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饰 奢品 搭配 美容 美发 护肤 美体 秀场 塑形 情感 话题 隐私 星座 运势 测试 娱乐 八卦 影视 图库 明星 美女 健康

当前位置:女性频道 > 情感 > 话题 >

跟热门美剧《Lie to me》学习读心术

来源:时尚网 编辑:发表时间:2012-12-27

实的“惊讶”表情不会超过一秒钟,维持了一秒以上的“惊讶”往往是假的,他可能早就知道了,故作惊讶而已。

  新安热线摘 “只要会说话,就会编瞎话”,生活中不存在从不说谎的圣人。不管是甜言蜜语的真真假假,还是工作中的明枪暗箭,遭遇恶意欺瞒或“善意的谎言”,一样都会倍感沮丧。如何才能透过言语的表象,看清真相?热门美剧《Lie to me》把微表情研究这一心理学和行为学命题带入普通人的视线。诚实之所以有价值,恰因为说谎是普世现象。

  迈步节奏很奇怪,肩膀总是习惯性左右摇摆,经常超越“安全距离”而凑近了盯着人看——这位胡子拉碴的怪大叔,就是在热门美剧《Lie to me》里大展测谎神威的卡尔·莱特曼博士。

  美剧《Lie to me》,中文译作“别对我说谎”,2009年第一季上线之后风靡一时,至今共拍摄播出了三季。主人公卡尔·莱特曼(Tim Roth饰)带领他的测谎团队利用分析个体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提供是否说谎和说谎缘由的分析。卡尔·莱特曼博士的原型,取材于美国心理学专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博士和他的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 S(FacialAction Coding System),该理论专注于研究人类面部表情的辨识、情绪分析与人际欺骗。

  研究表明,不论种族、文化的差异,人类的普遍面部表情的表达模式是相对一致的,通过大量的数据样本来总结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的面部表情,还异常犀利地拿一些政坛和娱乐明星的面部表情做比较,百试不爽。剧中的卡尔·莱特曼博士拥有不可思议的解读能力,从审问中一侧嘴角的轻微上扬,即可推断出进一步破案的方向;从热狗摊老板的眼神和手抚后颈的动作,判断他做热狗前没洗手……

  当然影视剧考虑到收视和剧情的戏剧性表达,往往会显得夸张得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像江户川柯南,对着大量杂乱的证据略作思索,然后帅气地指出真凶。而实际案件中往往要为了一个线索抽丝剥茧论证上大半年的功夫,才能宣布成立。

  剧情照进现实生活

  FBI确曾有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是通过表情反应来破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有不在场证明,言辞真诚,情绪松弛。在询问过程中,一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设计了一整个流程的问题组,不间断地提问:

  “假如你参与了这个案件,你会使用枪作为凶器吗?”

  “假如你参与了这个案件,你会使用刀作为凶器吗?”

  “假如你参与了这个案件,你会使用冰锥作为凶器吗?”

  “假如你参与了这个案件,你会使用锤子作为凶器吗?”

  ……

  这位特工注意到犯罪嫌疑人在听到“冰锥”这句话时,眼皮明显有下垂,并持续了很久,直到下一种凶器被提出。特工由此加深了对这名嫌疑人的探索。冰锥确实是这个案件的凶器,而这名犯罪嫌疑人最后被证明确实是案件的真凶。由此证明,从表情和情绪反应来判别事物的真伪,确实是有科学依据可循的。

  读脸

  人类脸部约有44块主要肌肉,这些肌肉的走向很明显地表达着我们的情绪。当然在媒体中我们常见的一些公众人物,甚至身边城府较深、阅历较久的成年人,都非常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但是真正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是很难的。即使万般想要掩饰当下的情绪,往往会不小心在眉梢眼角露出一点儿端倪来,这就是“读脸”的线索。

  四种经典的情绪表情

  happiness>>愉快/高兴

  1-眼角会呈现鹰爪状的笑纹;

  2-脸颊部分上扬鼓起;

  3 -眼窝周围的肌肉有扯动现象。

  fear>>恐惧/害怕

  1-眉毛上扬且呈紧锁状态;

  2-眼皮呈上扬状态;3-眼皮收紧;

  4 - 嘴唇微微张开,呈水平状向两耳方向靠近。

  anger>>愤怒

  1-眉头向下紧蹙;

  2-眼睛怒视;

  3-嘴唇呈紧抿状。

  contempt>>轻蔑/不屑

  1-嘴角呈翘起状,并只呈现在脸部一侧(侧撇嘴状)

  读眼

  眼睛的走向比肌肉的走向更加简单而直接。眼球的移动和我们思考的方式是有直接联系的,一般来说,人们在想象画面场景的时候,往往会向上或者向前看,但眼神不聚焦;在听声音的时候,眼睛会向左右移动;在感觉的时候,眼睛会向下移动——这些动作是无意识的,和我们大脑内处理不同信息的分区有直接关联。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不是100%准确,而较普遍而言,左侧是以前发生过的记忆,右侧是未来的或未曾发生的,创造和想象中的内容。通过下图来表示眼球移动和思考内容之间的大致联系。各位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再按照下图试一试,看看眼动的方向是否大体符合规律?

  1. 眼球向左上方移动—— 在思考构想出的、想象中的图像。

  “想象一下你正漂浮在天空里,骑着美丽的大鸟……”“如果你有2000元置装费,你打算给自己买什么款式的衣服?”

  2. 眼球向右上方移动—— 在思考或回想记忆中的图像。

  “你今天晚饭吃的什么?”“ 这次年末旅行中,你看到最美的景色是在哪里?”左侧一般倾向于对真实内容和场景的回忆。

  3. 眼球向左侧移动—— 思考构想出的声音。

  “猫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的上司向你吼叫,那会是什么样的声音?”

  4. 眼球向右侧移动—— 思考记忆中的声音。

  “你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风格的?”“想象一下溪水流动的声音。”

  5.眼球向左下方移动——思考某种感觉或内心的感受。

  “棉麻裙子蹭在皮肤上的质感是什么样的?”“每次开会发言,感觉到自信还是不安?”

  6. 眼球向右下方移动——内心,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在某个重要的场合之前,自言自语的准备状态。睡前的内心独白。

  读肢体语言

  以上诠释了一些脸部表情的表达规律,不过对善于掩饰的人来说,那些揭穿真相的下意识的“微表情”稍纵即逝,往往很快就被伪装的表情掩盖过去。不过有一些身体泄露出来的信息还是很容易被抓住的:

  >>生硬的重复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是谎言。——“你前天下午去银行了吗?”“不,我前天下午没去银行。”;

  >>人在说谎时很难把谎言倒叙出来。他们会预先按顺序编好谎言,但从不会倒着顺一遍;

  >>掩饰的经典动作:摸鼻子、摸后颈、用手指遮挡眉骨、单肩耸动——这些动作都是对自己陈述内容极不自信的身体表达,很可能是谎言;

  >>真实的“惊讶”表情不会超过一秒钟,维持了一秒以上的“惊讶”往往是假的,他可能早就知道了,故作惊讶而已;

  >>双手抱胸、后退,或者对话时将某些东西抱在胸前,这些动作是经典的阻断和退缩的表现,说话者可能有所保留、心虚或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上定义的“微表情”,最短仅存在1/25秒的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半秒钟。很有可能我们的眼睛还没捕捉到这些表情,对方的破绽就已经看不见了。目前在法律上对于“测谎”也只能作为调查的参考依据,而不是证据,因为测谎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我们总不能说刘翔某一个微笑笑得勉强,就断定他是假摔吧,或许微笑当时他刚好被痛觉打断了呢?其实一个人是否对你撒谎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为什么要对你撒谎。而破解真相的乐趣,往往不是是或否的结果,而恰在思考和推敲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技能加身,可以震慑住对方,轻易不敢对你说谎。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